《心经》解悟


    

     观自在菩萨,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,照见五蕴皆空,度一切苦厄。舍利子,色不异空,空不异色,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,受想行识,亦复如是。舍利子,是诸法空相,不生不灭,不垢不净,不增不减。是故空中无色,无受想行识,无眼耳鼻舌身意,无色声香味触法,无眼界,乃至无意识界,无无明,亦无无明尽,乃至无老死,亦无老死尽。无苦集灭道,无智亦无得。以无所得故。菩提萨埵,依般若波罗蜜多故,心无挂碍。无挂碍故,无有恐怖,远离颠倒梦想,究竟涅盘。三世诸佛,依般若波罗蜜多故,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故知般若波罗蜜多,是大神咒,是大明咒,是无上咒,是无等等咒,能除一切苦,真实不虚。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,即说咒曰:揭谛揭谛,波罗揭谛,波罗僧揭谛,菩提萨婆诃。


    以下是心经的解悟:


    这部经是观世音菩萨摩诃萨对舍利弗尊者宣说的,讲述了怎样才能度一切苦厄,虽然这部经只有260个字,却能贯彻一切佛教经典


    “观得自在菩萨”,讲的是一个时时刻刻知了本心的行者,他深刻地了悟到那颗无边无量的本心,万法都是本心所产生的幻相,身心幻构,唯心造作,这样就称得上是菩萨了。就是在这种如如不动,无所住(无空住)的状态时,“照见五蕴皆空”。这个“空”是非空非非空,是本心能够照见“身心”皆为空。并不是那个思考的、用意识心判断的它是空的,只是菩萨为了能够对不知本心的众生宣说,通过意识心的空来进入到如来的非空非非空,才这么表述的。为什么这么说呢?在不知本心时,用意识心思考,说空是对的,说非空也是对的,说它非空,因为你怎么能说眼睁睁看到的杯子不存在,怎么能说它是空的呢?说它是空也是对的,因为你看到的杯子是四大假合,它有生有灭,所以它空来空去。心里的影相,以及产生的诸多感受、想法、行为、喜恶的判断,都是你看到它就升起,你不看到它就不在,它因缘起因缘灭,它空来空去,所以它也是空的。最后连知道,思考,以至于这个“空的”,它仍然是空的,所以身心幻构,五蕴皆空,空无五蕴。实相无相,无相无无相,非空非非空,那个能照见空无所空,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的,是什么觉知到没有生灭的当下的,是什么?那个一直都在,只是没有注意到它的,是什么?那个知了幻象并如如不动的,是什么?那个体悟到一切皆为它产生的倒影的,是什么?六祖言:“何其自性,本不生灭! 何其自性,本自具足! 何其自性,本无动摇! 何其自性,能生万法”,当下见性,当下即是佛,这样当然能够度一些苦厄了,因为本无苦厄可度。“色不异空,空不异色,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,受想行识,亦复如是。舍利子,是诸法空相,不生不灭,不垢不净,不增不减。是故空中无色,无受想行识,无眼耳鼻舌身意,无色声香味触法,无眼界,乃至无意识界”都是为了讲这个。然后接下来就是 无无明,亦无无明尽,乃至无老死,亦无老死尽。无苦集灭道,无智亦无得”是给还未进入佛法的众生讲的,本无一个无明在,所以你灭什么,断什么,修什么,从来没有一个无上智慧可以得,因为你本自具足。所以心无挂碍。无挂碍故,无有恐怖,远离颠倒梦想,究竟涅盘。三世诸佛都因为这个成佛的。后面的“故知般若波罗蜜多,是大神咒,是大明咒,是无上咒,是无等等咒,能除一切苦,真实不虚。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,即说咒曰:揭谛揭谛,波罗揭谛,波罗僧揭谛,菩提萨婆诃。”是证悟的方法,虽然能知本心,但因为众生习性不同,证悟的历程也有所不同。道力不够,总有习气先行的时候。所以常有本心和咒“揭谛揭谛,波罗揭谛,波罗僧揭谛,菩提萨婆诃。”相应,常诵即是行深般若多罗密,乃至习气升起时,咒也同时升起,咒即心,心即咒,当下就知了:哦原来是这样呀!当下就放下了。

内容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。

转载注明出处:http://www.mrdashi.com/read_log/168.html

相关推荐


评论

  1. 访客
    2024-06-12 09:42
    24年没有更新了~
    1. 2024-06-12 12:46
      @访客:哈哈,比较忙 ~
  1. 2023-05-08 09:32
    你这日期不对啊,今天才8号,你这日期都16号了,我寻思我穿越了呢
    1. 2023-05-08 10:24
      @adwin:这么细节都被你发现了,实际草稿几天前打的,6号写完的,然后日期改错了……

你肿么看?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